《中国公益周刊》电子杂志官方网站

中国公益周刊

首页 > 视点 > 正文

儿科医生这条路越是难走,越需要有人守待 | 9958爱心专家王香云专访

关于中国儿科医生,有这样一个数据:

在全国200多万执业医师中,每四个人里才有一个儿科医生,然而全国14亿多人口中,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儿童。

一经比较,不难发现,相对于庞大的儿童基数而言,儿科医生算是杯水车薪。

“儿科医生荒”的现实状况,对于做了33年儿科医生的王香云来说,始终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
3472e4b3460155a4cc8f76cf9611826b

坚守

儿科其实是难的。

1982年,高考之后填报志愿,王香云选择了医学院,最终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专业录取。

为期六年的本科学习,为她未来投身儿科医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,也让她对于以后的从医生涯有了更多的期待。

「我自己比较喜欢小孩子。」

就是本着这样简单的初衷,王香云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。

但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以后,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境况,迎接什么样的挑战,在一开始的时候,她的体会并不是那么深刻。

王香云发现儿科医生的处境或许并不那么乐观,是从日常的工作中开始的,也是从孩子的家长焦急的口吻中开始的。

18ec13b317f47594f38dcd5af5ba9f17

人们常说,儿科是哑科。因为区别于成人,儿童对于自己的病痛以及病痛的来源时常不会表达、无法自述,即便是家长,对于病情的描述也不甚准确;除此以外,儿童的病情进展迅速、变化极快,这种情况下,本身对于儿科医生抱着很高期望值的家长们也容易情绪紧张焦虑,从而对儿科医生产生误解与抱怨。

「儿科其实是最不好看的。」

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,高风险加上高负荷的工作压力,愿意做儿科的人也越来越少。

然而本就式微的儿科专业,在1998年,受到我国医学专业设置再次调整的影响,儿科专业被从医学院本科专业目录中剔除,这也让儿科“降格”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课程。此后,儿科变得更加弱势。相应地,学儿科的人更加稀少,儿科医生也越来越稀缺。

6c3043a863efce881e039bd86b58c87f

「就在前些年,很多医院儿科陆陆续续挂出停诊的牌子,没有医生看病。一方面是人员不够,另一方面是病人也比较多。」

种种这些,最终导致了王香云所在儿科面临的困境。

就在1995年,王香云从银川调到湖南长沙,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专业。

王香云坦言,当初来的时候对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其实抱着很大的期望,因为这是一家百年老院,有很深的文化底蕴,在长沙地区也很有名气,但在刚来的时候,由于种种原因那几年儿科发展本身比较滞缓,加上医院儿科发展也正面临瓶颈,人才也非常匮乏,方方面面与期望中还是存在落差。

26e1ea244057b503674dc731a8cb0791

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工作了五年之后,医院安排王香云外出进修,回来之后,2002年年初,王香云成为了儿科主任。

「当时也比较年轻,缺乏经验,但是心里也开始做出一些规划,包括儿科业务,人才的培养,后面就是一点点的开展,一点点的积累,才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。」

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长沙市第一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儿科作为其中一个综合科室,培养出了各个亚专科的年轻后备人才,从新生儿、重症、呼吸、消化、内分泌到遗传代谢、感染、儿童保健和康复等等,人才梯队建设良好,较之以往,大家对于未来也充满了信心。

回想一路走来的经历,王香云有时也会在心里感慨,确实蛮不容易,但三十多年过去,她始终坚守在儿科岗位。

「不是没有想过放弃,但那种念头转瞬即逝,这个团队需要我,病人们也需要我。」

本能

尽量去做一个好医生。

卷曲的短发,简洁的着装,温和的声音,如果仔细看的话,王香云的脸上总是带着让人感到安心的神色。

这对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病房里的每一个孩子来说,亦是一种无声的抚慰。

「头抬起来,宝贝,睁开你的大眼睛。」

「不怕,你看你跟小明星一样,我们就是和你做一个好玩的游戏。」

「大声,“啊”一下,让我听见你的声音。」

「哎,好棒,真的乖。」

......

e84fdae1e555de9013c40b58d6800c02

每天教学查房的时候,王香云总会带着年轻的医生们走进病房,仔仔细细地查看每一个孩子的情况。

在王香云看来,做一名儿科医生,一定要多在病床跟前,和病人与家长交流是一方面,关键是要自己学会观察,病情判断必须准确,才能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。

「任何一个病人,哪怕来的时候,表面上病情不是很重,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,预防病情的恶化,一定要重视病人,病人也渴望我们重视他们。」

日常的查房之外,王香云也有固定的出诊时间。

每次出门诊的时候,总能听到几个病人对王香云的称赞:

「王主任啊,你真的太好了,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,态度又这么好。」

对于王香云来说,这些称赞多数时候是在勉励自己,也在警醒自己。就她自己而言,她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,一个普通的医生,一言一行都是出于本能的流露,就是发自内心,自然而然去为病人做一些事情。

此外,查房出诊之余,科室里每周也会开展学习活动,形式多样,定期的业务学习讲座、理论学习、病例演讲、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等,对于整个科室来说,不断地学习进步是必要的。

d8f4b859b0dfa4d629c5e053e57e6380

「当医生就是活到老,学到老,一点也不假的。」

去年,受到新冠影响,全民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,孩子们生病的几率也下降了一些,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儿科的病人也减少了一些,王香云觉得这种改变对家长对社会来说是蛮好的一件事。

从医33年,如果问起王香云,自己看过多少个孩子,她从来没有细想过,成千或是上万,在她眼中,不是那么重要。

做一名儿科医生,有困境,自然也有感到幸福的事情,在王香云这里,能够帮助到别人,救一个孩子,就是她最大的开心。

「王香云主任一直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和标杆,不论是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知识技能,还是她平时的为人处世,都能给我们带来时时刻刻的教导。她对于医学和知识的追求,是很值得我们下面的医生来学习的。」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辉这样评价王香云。

公益

实实在在的帮助。

从医多年,王香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人,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。看病求医,对于有的家庭来说,可能并不困难;但对一些特殊的家庭来说,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,看病也是一种难处。

遇到这样的患儿和家庭,王香云与科室里的医护工作者,也会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。

就在前段时间,电视上有一个报道,是一个外地人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看病,当时病人身上没什么钱,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,不仅为病人看病,还为病人亲自买饭。

「这事情都过了很久了,那个病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这个事情,我们医院和科室的人看了之后,还是蛮开心的。」

125a2d7909cb41f9405a4a84908dc45b

王香云说,面对那些困境的孩子和家庭,多数医生都是有不忍之心的,见不得病人受苦。

此外,王香云一直以来都觉得,无论是医生与患者之间,还是整个社会层面,最理想的一种状态,其实就是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,作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,共同努力,让孩子恢复健康。

「我们做医生,其实很单纯,目标很明确,尽快把孩子治好,让他们该回家回家,该上学上学。但遇上那些困难的家庭,我们医生的力量是有限的,这个时候,有公益这样的社会力量帮助这些家庭,是特别好的一件事。」

在平常生活中,除了医者的身份之外,王香云曾当过两届政协委员,为困难群众谋求福利,同样是她秉持的理念。

在各地遇到灾情的时候,呼吁大众积极组织捐赠物资;对于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,亲自参与到捐资助学的项目中去......

为此,就在2021年5月份,长沙市第一医院携手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、水滴公益共同促成了温情长沙·长沙市重大疾病(儿科专项)救助公益行动项目的落地。

c8d5482039fefb30ddeb293bdca1cdeb

「这个专项的成立,面向那些大病患儿家庭,涉及大病救助病种广泛,包括各种儿科疾病,这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,不仅仅能够解决一部分疾病患儿家庭在就医过程中的燃眉之急,同时也能让我们医护人员更加没有负担地去救治孩子们。」项目启动仪式上,王香云发表讲话。

汇聚社会的力量,切切实实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,对于儿科主任王香云来说,这是最主要的。

「王主任人很好,很容易打交道,每天都来查看孩子情况,并嘱咐一些的注意事项。有一次,孩子突然高烧不退,我急得都快哭了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最后是王主任的到来才缓解了那一次危机。」谈及王香云,一位患儿家长这样说。

81aca39dcf8971c43bd9c98fcf4491d0

结语

作为一名儿科医生,每天自然面临很大的压力,临床的风险,家长的期待,琐碎的工作......

多年下来,王香云早已习惯,对于压力,更多时候都是自己去调适。

看看书,听听音乐,参与一些文体活动,这些简单的事情,是她难得的闲暇时间放松自己的方式。

她知道,儿科这条路不好走,正因如此,才需要有人守候。

(编辑:HCF  审编:admin)

本网所转载信息,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——壹周公益观点。

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。